您的位置:首页 > 行情 >

扎根生产一线近30年,他从农民工变身技术能手_世界速讯

2023-05-09 19:19:18    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资料图)

通讯员陈全胜 覃佐丹 程书林 李久驷

“这份荣誉不止属于我,更是属于我们企业,属于全公司所有工友。有他们对我工作的认可和支持,才有我的今天。”近日,得知自己获评2023年武汉市劳动模范,现年57岁的王水斌满心欢喜。从农民工到生产能手,从技术“小白”到公司骨干……王水斌用匠心和近30年的坚守,干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实现了人生蜕变,布满厚茧的双手留存着他最美的“人生轨迹”。

从农民工到技术能手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新洲阳逻开发区武汉如星科技有限公司,只见工厂内机械轰鸣声不断,全自动搅拌机、空轨吊机、机械铲车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王水斌正在与工人一起将原料石头破碎,然后缓慢倒入模具中,经过层层工序,一块块钢包耐火材料便“新鲜出炉”。

武汉如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耐火材料和冶金炉料产品为主的企业,王水斌是生产部副部长,他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年的工作经历。

王水斌坦言,由于自己学历不高,最初在建筑工地当搬运工,干着体力活。1994年,28岁的他怀揣着一腔热血进入武汉如星科技有限公司,那时的公司还是一间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

“刚进公司,我发现公司里一台像样的设备也没有,只有4名一线工人和一堆铁锹。”王水斌回忆道,但自己并没有因此打退堂鼓,反而激发了斗志。“多艰苦的条件我都经历过,农民工最不怕的是吃苦,一把锄头一把锹,我就干起来了。”那一年,他带着工友们从零做起,手工将石头爆破,按比例进行搅拌、成形,凭借着勤劳的双手,“纯手工”钢包迅速打开周边市场,脚踏实地的王水斌也迅速被提拔成为班长。

2000年,由于高人工和低效率,公司发展步伐缓慢,面对“大订单”只能望而却步。为改变现状,王水斌建议公司购买一台简易搅拌机,可以节省8-10名人工。就这样,公司引入了首台机械搅拌机。新买的机械大家不会用,王水斌自然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要有休息时间,王水斌就在厂房内熟练机器的操作方法,不断摸索尝试,经过近半个月的磨合,人机协作越来越默契,生产进度按下了“加速键”,公司接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多。2008年,发展规模逐步达到40人,并成立专业生产部,王水斌也从班长成长为生产部副部长。

从业近三十年里,王水斌不仅生产技能高超,还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降低成本的方法。2021年,钢包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效益每况愈下,他还曾提出用废料回收利用,替代部分原材料来降本,得到公司技术工程师的认可,每年为公司降低生产成本150万元以上。

始终活跃在生产一线

随着产品迭代升级步伐加快,王水斌对设备和工艺也更“痴迷”了。他多次提出改进生产设备工艺的想法,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厚厚一摞由他设计的图纸,每一个图形、每一项数据,都是他熬夜修改的心血。他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改进生产设备工艺的建议,和公司机修班同事一起对设备进行改造,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钢包无碳预制块残砖的破碎装置》和《一种转炉维护用渣罐喷涂料生产装置》,极大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如今生产部门每年可完成生产发货15000余吨。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这是王水斌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也一直在践行这句话。在工作中,他始终保持严谨态度,平时只要发现问题,立即召集生产人员现场分析解决。正是这股较真劲,不断增强着大家的责任意识。

王水斌还是个细心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同事关怀备至,早已和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我大学毕业就来这里工作了,已经有20多年了,王部长是我的第一任老师,他手把手教会了我各项生产技能和专业知识。”同事程益红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不管王水斌身份如何转变,他一直与工人同吃同住,他的身影始终活跃在生产一线。“以身作则,以厂为家,这是大家对他最大的印象。”

“王水斌作为一个青年农民工进入如星,三十年来一贯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参与企业管理和企业产品升级,为企业发展壮大贡献了一份力量,是广大农民工的典范。”武汉如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星这样评价他。

王水斌笑称,自己虽已年近六旬,但在生产和技术的道路上未曾止步。“只有脚踏实地,多学习,多创新,才能提升自己的技能,为岗位增光添彩。”

(来源:极目新闻)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